3月15日,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揭晓,2022年的新晋得主为布基纳法索和德国建筑师弗朗西斯·凯雷。
期货配资虽能放大收益,但也伴随一定风险。投资者在进行配资前,应充分了解配资的原理和风险,并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。同时,选择正规、信誉良好的配资公司至关重要,以保障资金安全和服务质量。
“富有之辈不应因富有而糜费资源,贫困之家也不应因贫困而放弃重塑生活品质的尝试。”凯雷表示,“每个人都值得拥有品质生活,每个人都值得享有奢华和舒适的机会。个体之间休戚与共,气候环境、民主议题、资源匮乏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。”
凯雷生于布基纳法索的甘多,现居德国柏林。这位建筑师长年奔赴众多被主流世界所忽视的国家,在资源条件匮乏、社群关系缺失的情况下,凭借对本土材料的创造性应用,建造现代化的教育机构、卫生设施、专用住房、民用建筑和公共空间,这些作品体现出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建筑本身的价值。
“弗朗西斯·凯雷在资源极度匮乏的土地上践行着开拓性的建筑事业——为促进地球及其居住者的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。他是一位建筑师,更是一名奉献者,在那些常常被世界所遗忘的土地上,他为不计其数的民众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体验。”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·普利兹克表示,“凯雷的建筑作品集美观、谦逊、大胆和创新于一体,以建筑品格和个人风范的完美统一,他坚定地承袭了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使命。”
为家乡建小学:一个安全而舒适的梦想
凯雷1965年出生于布基纳法索——世界上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最低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,这里没有干净的饮用水、电力和基础设施,更谈不上建筑。
“我在一个没有幼儿园的社区长大,但社区就是你的家,每个人会都照顾你,整个村庄都是你的游乐场。我整天都为找食物和饮水而奔波,但大家还是淳朴地居住在一起,一起交流,共同建造房屋。我记得我祖母坐在只有微弱灯光的房间里讲故事,而我们则紧紧挤在一起,房间里回荡着她的声音,也将我们包围在其中,她招呼我们靠得更近一些,形成一个安全的所在——这是我对建筑的第一次感知。”
凯雷是村长的长子,也是村里第一个上学的人,只是甘多并没有学校,所以他七岁就离开了家人。他在滕科多戈的小学教室是用水泥砌成的,缺乏通风和采光。在那种极端气候下,他与100多名同学挤在一起上课,一次要忍受好几个小时,他发誓有一天一定要让学校变得更好。
1985年,他利用职业木工奖学金前往德国柏林勤工俭学,白天学习如何搭建屋顶和制作家具,晚间攻读中学课程。1995年他再次获得奖学金,进入柏林工业大学,并于2004年毕业,获得了建筑学高级学位。
虽然凯雷远离布基纳法索,但他的心从未离开过故乡,他建立了“筹建甘多学校”基金会,后来在1998年更名为凯雷基金会,旨在筹集款项并倡导儿童拥有舒适教室的权利。
凯雷的第一个梦想在2001年得以实现。甘多小学(布基纳法索甘多,2001年)为凯雷的建筑理念奠定了基础——为社区打造一个动力源泉,于功能上满足基本需求,于本质上弥补社会不公。
凯雷认识到,这一建筑项目的核心在于一个简单明确的目标,那就是让孩子们能在舒适的环境上课。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而言,可持续性不仅是防止不必要的能量损失,同时也是阻止不必要的能量增多。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人而言,问题恰恰是极端的高温。
“在布基纳法索,好的建筑就是一间教室,你可以坐在那里,让滤过的光线按照你想要的方式进入,照在黑板上或洒在课桌上。我们怎样才能带走太阳的热量,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光线呢?要创造气候条件来提供基本的舒适感,实现真正意义的授课和学习,体会教学的乐趣。”
他在国际上筹措款项,从项目构想到职业技能的培训,他为当地居民创造了稳固的发展机会。就地取材的黏土经过水泥强化,形成热量聚集的砖块,可将凉爽的空气保留在室内,同时又能让热量通过砖块天花板和宽大的悬空高架屋顶散发出去,从而在没有空调的机械干预下实现通风。凯雷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一套性能卓著又极富表现力的建筑语言,包括双层屋顶、蓄热体、通风塔、间接光照、交叉通风和遮阳室等(而不是传统的窗户、门和廊柱)。这些不仅成为他的核心策略,实质上也让建筑设计赢得了令人尊崇的地位。
甘多小学的成功使学校的在读学生人数从原先的120名增加到700名,并进一步促成了教师住房(布基纳法索甘多,2004年)、学校扩建(布基纳法索甘多,2008年)和图书馆(布基纳法索甘多,2019年)等项目的建设。
普利兹克奖的评审辞中提到:“他深知,建筑关乎的是目标而非实物,是过程而非产品。弗朗西斯·凯雷以其全部作品向世人昭示:根植于当地的材料,能够创造无限的力量。他的建筑,为社区而建,与社区共存,直观反映出社区的方方面面——从建造、取材、规划到社区的特质都已融入建筑。”
在危机中展现光的诗意和社区重建的价值
甘多小学的成功使凯雷在2004年获得了阿迦汗建筑奖,并鼓舞他于2005年在德国柏林成立了自己的公司——凯雷建筑师事务所。凯雷在非洲的建筑作品取得了空前的效果,不仅为儿童提供教育,为病患提供医疗,还为成年人创造就业机会和培训职业技能,从而服务整个社区,并帮助社区的未来实现稳定发展。
狮子初创园区(Startup Lions Campus,肯尼亚图尔卡纳,2021年)是一个信息和通信技术主导的理工类院校园区,它通过使用当地开采的石料和堆栈塔进行被动冷却,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保护技术设备所需的空调开销。布基纳理工学院第一期(布基纳法索库杜古,2020年)建筑外墙采用冷却粘土现场浇筑而成,从而大大缩短了工期。悬垂的桉树遮阳能力极差又消耗土壤中的养分,而在这里被重新利用来衬托倾斜的波形金属屋顶,以在这个国家短暂的雨季期间保护建筑物。雨水被收集至地下储存,用于灌溉园区内的芒果种植园。
凯雷一直致力于寻求能与当地工艺和技术相结合的实践办法,这种努力不仅改善了小村落的面貌和居民生活,而且也很快被提升到国家立法议事机构的建设之中。这方面的两个项目包括贝宁国民议会大楼,目前正处于后期施工阶段;另外一个是布基纳法索国民议会大楼,因该国当前的政治局势动荡而暂时停工。
2014年的布基纳法索骚乱摧毁了建筑物的原有架构,建筑师又设计了一座阶梯式的网格金字塔形建筑,内部是一个能够容纳127人的集会大厅,其外部又便于人们进行非正式集会。这座建筑从形态和隐喻两方面启迪了全新的视角,而这只是总体规划中作为起点的一环,更为宏大的构想还包括本地植物景观、展览空间、庭院,以及一座为抵制旧政权而捐躯的逝者而立的纪念碑。
光的诗意表达始终贯穿于凯雷的建筑作品中。阳光经过建筑物、庭院和过渡空间的层层滤透,消解了正午的酷热,营造出静休或聚会的场所。甘多小学图书馆的混凝土屋顶在由传统陶罐组成的网格内浇筑而成,陶罐移除后留下的缺口可以用于散热,并形成圆形的自然光束流连其中,照亮建筑的内部空间。由桉木构成的立面围绕在椭圆形的建筑周边,创造出避免光线直射的灵活户外空间。本加河畔学校(莫桑比克太特,2018年)的墙壁上有韵律地设置了若干孔洞引入光线,营造出明亮通透的环境以唤起学生的信任感。医疗和社会福利中心(布基纳法索拉昂戈,2014年)的墙壁上装饰着高低错落、富有韵律的外窗,让每个人都能欣赏到独特的、如画般的风景,无论是站着的医生、坐着的访客,还是卧床的病人。
评审辞指出:“身处危机中的世界,面对不断变化的价值观和世代更迭,他提醒着我们建筑实践继往开来的基石所在:社区意识和叙事价值,正如他秉持共情之心、满怀自豪之情向世人娓娓道来的叙述——建筑可以成为一座生生不息、绵绵不绝的源泉,带来持久的幸福和快乐。”
将西非传统智慧带到全世界
凯雷的许多建筑作品都位于非洲各国,包括贝宁、布基纳法索、马里、多哥、肯尼亚、莫桑比克和苏丹等。展馆和装置作品则分布在丹麦、德国、意大利、瑞士、英国和美国等地。
凯雷的设计饱含象征意义,他在甘多的成长经历亦对他在非洲以外的建筑作品影响颇深。在圣树下交流思想、追忆往事、庆祝和集会的西非传统贯穿始终。
在科切拉谷音乐艺术节(美国加利福尼亚州,2019年)建造的Sarbalé Ke是以凯雷的母语比萨语命名的,意为“庆典之家”,其设计受到空心的猴面包树形状的启发,在他的家乡,这种树因其药用价值备受尊崇。蛇形画廊(英国伦敦,2017年)的中央结构取自大树的形状, 外围蜿蜒曲折、互不相连的墙体由三角形靛蓝色模块组成,蓝色在他的文化中是象征力量的颜色,也是建筑师儿时穿过的蓝色波布服的颜色。悬挑的大屋顶与他在非洲的建筑如出一辙,其漏斗形体量可收集雨水用来浇灌景观绿地,提醒人们关注世界各地正在经历的水资源短缺现象。
“他兼备本地和全球视野,早已远超美学和善意层面,因此他有能力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。”普利兹克奖的评审辞提出,“弗朗西斯·凯雷的作品还提示我们,为了保障能为地球上数十亿的居民提供足够的建筑和基础设施,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势在必行。面对不断演进的技术革新及建筑使用和再利用的议题,他直指问题核心,提出关于建筑持久性与耐用性的意义所在。同时,他对于当代人文主义的阐发视角,也融入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深厚敬意,以及对精准性、设计规范和不成文规则的深切关注。”
凯雷于1998年成立了凯雷基金会,通过项目开发、合作计划和筹款,为甘多的民众服务;他于2005年在德国柏林创立了凯雷建筑师事务所。凯雷是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51位获奖者。他拥有布基纳法索和德国的双重国籍。
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,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,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。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:021-22002972或021-22002335;banquan@yicai.com。 文章作者朱洁树
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 相关阅读 上海邬达克纪念馆关闭,他设计了国际饭店和武康大楼邬达克纪念馆的突然关闭,引起上海市民和建筑爱好者的广泛关注。
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 02-06 17:01 龙虎榜:机构抄底贝隆精密 游资集中买入“中字头”01-31 11:44 从天安千树到复星艺术中心,怎样的建筑才有“灵魂”
托马斯·赫斯维克与上海的缘分不浅,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“种子圣殿”、而今苏州河畔的网红建筑天安千树、“会跳舞的房子”复星艺术中心,均是出自他的设计。
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 01-18 11:09 从尘埃到建筑,上海办了个“土里土气”的展览作为一种天然、质朴的材料,生土能就地取材,可以“呼吸”,能循环使用。传统生土建筑体现了地域特质与文化属性,留存了时间与记忆。
艺术市场新生态观察 2023-12-26 16:15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称密切关注红海局势2023-12-19 11:25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